数字人大 | 数字政协一体化服务平台

电脑端 | 手机端 | 微信端=人大政协工作从扁平化提升为立体化

免费咨询热线:400-056-5506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稳就业 保民生 促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南安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就业工作,推动破解就业难题,2023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59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8.1%,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为南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把脉 为就业建言献策   “人民群众有诉求,人大代表来发声。”南安市各级人大代表紧盯全市各领域就业情况,聚焦就业创业支持、就业招聘、职业指导、就业帮扶等关键环节,积极建言献策。南安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   南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2022年全市“两稳一保一防”政策落实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针对全市产业技工短缺的状况,王婉清、戴瑶瑶代表建议,加强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定向培养职业人才。全面提升本土职业院校办学层次,引入知名职业技术本科院校入驻,培养一线技能人才。   在就业人员的引才、留才、用才政策的精准落实方面,魏青代表建议,尽快落实市高层次人才第六、第七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及稳定性,同时积极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全方位深度合作。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侯坤鸿代表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市域外南安籍高校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加强市域内民营企业用工保障。   针对专职人才紧缺问题,郑春华代表建议,增加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专职人员编制,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聘人员充实到村(社区)一级的便民服务中心。   ……   一个个代表建议,传递着人民群众“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的呼声。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将代表建议交给有关部门办理。   刚性监督 紧盯质量促提升   聚焦群众就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南安市人大常委会把稳岗就业工作纳入监督工作重点,对就业方面建议进行重点督办,深化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各专委会分类督办、代表工作部门抓总兜底的办理模式,推动相关部门扩大就业增量、稳定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质量。   在南安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市政府深入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和“涌泉”行动,积极创新举措,主动靠前服务,牵头出台支持企业13条措施、人才社区人才限价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配套政策,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南安市在全省首创“政府+企业+高校+商会”校企合作模式,组织450家南安企业赴省内外68所高校开展“书记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和“全国高校引才推介”等活动,吸引近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南安就业创业,打响了南安市招才引智名片;立足南安“4+2”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推动成立上海大学南安研究院,聚集南安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需求,开展产业前沿技术研究、技术攻关,打造新型产学研用深度整合的创新研发服务实体;开通“南安市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吸引183家企业“入驻”,招聘用工2700余人。   强工兴产 筑巢引凤添动能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在南安市人大常委会的引导下,南安市企业家人大代表更加重视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省人大代表、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积极实施南安市政府千企“引工大使”行动,制定了以老带新奖励措施,鼓励和发动企业外地老员工引荐新员工前来就业,打响“九牧村”的招工品牌。   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黄长远所在的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外聘为辅,自己培养为主”的方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目前公司被泉州定为首家高技能人才自主认定企业。   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福建诺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友套长期实践探索大学生储干培养计划,建立本科、大专、中专的企业各层次人才储干培养计划,推动事业蓬勃发展。   正因为重视人才工作,企业的规模、效益都取得长足进步。如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900多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7人,高层次人才17人,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企业人才济济,社会就业充分,南安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刘静波
Powered by RRZCMS